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2:23 点击次数:201
5月2日,美国突然宣布终止实施近90年的小额包裹免税政策,对价值不超过800美元的国际包裹征收高达120%的关税。这一“雷霆手段”直指中国跨境电商,却意外搅动全球贸易格局,引发盟友日本的强硬回应。
### **关税“重拳”背后的中美博弈**
美国的小额包裹免税政策始于1938年,最初仅为方便游客携带纪念品回国,免税额度从5美元逐步升至800美元。然而,过去十年间,涌入美国的免税包裹暴增600%,2024年更突破13.6亿件,其中大量来自中国。特朗普政府以此为由,将关税从30%连番加码至120%,并计划6月再涨至200%。
此举被外界视为对华关税战的“新王牌”。此前,特朗普曾短暂取消该政策,但因海关系统不堪重负被迫恢复。如今“二度发难”,显然是将矛头直指中国跨境电商。数据显示,中国商品占美国免税包裹的半壁江山,新政实施后,直邮成本飙升,美国消费者可能被迫为每件商品多付数百美元。
### **谁在为这场“关税战”买单?**
政策冲击波迅速显现:美国本土零售商首当其冲,部分中小企业因成本压力退出市场;一些品牌直接停止对美发货,消费者面临商品涨价或断供风险。
然而,中国跨境电商却在危机中寻找转机。行业分析指出,高额关税或将倒逼企业告别低价竞争,转向品牌化、本地化升级。通过优化供应链、提升产品附加值,中国企业有望在逆境中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### **日本亮出“美债底牌”,日美关系再添变数**
与此同时,美国的关税策略遭遇盟友“硬刚”。第二轮日美关税谈判中,日本首相石破茂强硬表态,拒绝接受美国汽车关税威胁,并暗示将手持1.079万亿美元的美债作为谈判筹码。
尽管日本声称“美债可作武器”,但分析人士指出,此举更多是虚张声势。毕竟若抛售美债,日本自身将承受汇率动荡和资本损失。特朗普也显然不买账,认为日方难以真正动用这一“核选项”。
### **关税战的“双刃剑”效应**
专家警告,特朗普的“关税魔术”恐将自食其果。短期看,中国跨境电商可能面临震荡,但长期而言,行业转型与市场多元化或将成为破局关键。而美国消费者与中小企业,或将成为这场政策博弈中最受伤的“沉默群体”。
正如一名美国消费者无奈表示:“关税涨了,中国商品买不起,本土货又买不起——这政策到底在保护谁?”
随着中美博弈升级,这场围绕“小包裹”的关税风暴,正演变成影响全球经济的“大棋局”。